close

  實習生 馬慧娟《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20日08版)
  “大家聽到監獄這個詞,一定會覺得很驚奇,但是,當我在監獄接觸服刑人員後,我覺得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我們的項目叫‘美在監獄’,是一個針對服刑人員進行繪畫藝術治療的活動,希望讓更多的人在繪畫藝術中游戲,從中得到力量,得到療愈。我們團隊的名稱叫‘游藝者’,希望多多支持。”
  9月27日下午,第二屆“逸仙杯”廣東省中山市海外青年公益創新大賽北京推介會的現場,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歐陽懷,在一分鐘演講的環節,這樣介紹自己的團隊和項目。當天,有40多支公益團隊參與了推介會,每個團隊在一分鐘內展示了自己的公益項目和團隊,引來不少圍觀。
  “逸仙杯”中山海外青年公益創新大賽由中山市社會工作委員會、中山市青年聯合會等單位共同主辦。該活動向全球青年徵集公益創意點子,範圍涵蓋中山華人青年共有的精神家園建設、青年社會組織孵化和發展、流動人口的城市融入、青少年群體服務項目(就業/創業/置業/學業/家業)、社會企業發展、其他青少年公益服務項目,已經在新加坡、香港、澳門、廣州、北京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推介會。
   跨界搭台搞公益
  “舉辦公益創新大賽,屬於共青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探索的組成部分,在做公益的路上,是需要跨界搭台的,有政府的力量,也要有民間的力量,有高校的力量,也該有其他界別的力量。我們希望,通過大賽搭建一個國內外青年交流的平臺,整合公益資源,讓公益能夠打破地域、語言、文化的界限,成為凝聚青年的抓手。”共青團中山市委員會副書記麥升濤說。他的這一“跨界”理念,得到了在場很多人的認同,也得到了高校正能量聯盟的支持。
  “你們這個項目非常好,你們應該直接和司法部對接,和文化部對接,和教育局對接,通過政府的力量推動你們項目的開展,可以在全國迅速擴大。”在很多次推介活動上,華北電力大學大二學生王方圓都可以聽到這樣的評價,但是,他內心的困惑始終得不到解決。“確實,我們都知道這是好的項目,但是這樣一個小的團隊,如何能直接進入到司法部、文化部?”
  “在我做公益之前,很多人告訴我,公益其實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可以做所有你想做的好事。但當我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的公益是走不了路的,我們沒有腳,我們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一個學校談判,讓學校接納我們,更不知道怎麼參與到他們的課程設計中去,我們不知道怎樣和基金會談判,不知道怎樣和一家企業或一個政府機關談判,獲得資金,獲得政策上的支持,也不知道如何推廣自己的活動……”王方圓說,“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團隊,在第一年第二年,因為很難獲得上層的資源,因為沒有找到恰當的方法,就此止步了。”
  “高校正能量聯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 高校正能量聯盟秘書長何紹森說。2013年年底,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生張佳鑫動員何邵森、趙暘、趙澤臣、王方圓,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高校正能量聯盟。該聯盟立足於大學生公益團體,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及成立社會團體,幫助高校公益團隊整合社會資源,對團隊定向扶持,同時,也為團隊提供項目培訓、宣傳、評估等服務,為優秀團隊提供社會企業孵化、跨界資源籌措、融資等服務。
  “正能量想做的事情,就是搭建一個平臺,把政府、企業、基金會的資源都對接到這個平臺上來,把這些資源對接給我們的團隊,通過平臺聚合資源,讓更多的團隊通過這些資源獲得成長,我們還會引進比賽,讓更多的公益項目變得可持續、可複製,擴大項目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受益人參與到項目中來。”王方圓說
  目前,高校正能量聯盟已覆蓋全國29個省市的81所高校。核心志願者達600多人,普通志願者1萬多人,成功孵化項目30多個。
  公益項目也可以實現自我造血
  “我們的模式是自負盈虧,通過媒體、政府、基金會的支持,完成日常收支,然後通過開發一些新產品,完成自我造血。”當夕陽再晨負責人羅旭講到這段話時,臺下出現了唏噓聲。
  “大學生的公益項目,也可以實現自我造血?”有人問。
  “看看我們的編製吧,這是夕陽再晨在社區搭建的一個平臺,企業捐贈布料,有一些大學生喜歡編製,編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而老人們擅長編製傳統的毛衣、圍巾,我們就讓大學生志願者和老人在編製吧里相互教學,編織出來的東西,通過跳蚤市場等一些商業渠道去賣,作為社區發展的基金,實現自我造血。”羅旭解釋道。
  夕陽再晨是由張佳鑫與同學於2011年5月發起的一個志願服務項目,常年堅持走入社區,以老年人自身的參與為第一宗旨,以北京郵電大學為依托,通過教授老人使用簡單的網絡和交流工具,方便他們與親友聯繫,同時和老人一起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減少他們的孤獨感,讓其體會到科技的活力和溫暖。
  “老年人科普計劃”、“數字爺爺計劃”、“老年人技藝大講堂計劃”、“微電影計劃”,都是夕陽再晨在科技助老的過程中探索出的項目,目前已有1000多名志願者,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四川等地服務了20多個社區,服務老人累計達到5000多名,通過標準化的模式,將經驗推廣至全國將近20所高校,建立了20個分會。
  “大家在做項目的需求分析時,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不要從一開始就錯了,還堅持錯了很久。我們就走過這樣的彎路,現在才明晰了我們的方向,就是發展成為一家社會企業,可持續性地幫助越來越多的兒童培養興趣、啟迪夢想。”北京理工大學畢業生邵濤說,他是公益組織護航者的負責人。
  從2010年至今,護航者一直堅持長期的志願活動,幫助孤兒、打工子弟兒童以及偏遠山區的孩子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興趣、拓寬他們的視野,從而給孩子們更多的可能。2014年暑假,護航者派出兩支支教隊伍,共20名隊員,分別前往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西山鎮頂洞村頂洞小學和河南省洛陽市嵩縣田湖鎮古城小學,進行了為期21天和10天的支教活動。護航者在探索一套可以複製的興趣課程框架,希望帶領更多大學生志願組織幫助弱勢兒童。此外,護航者還在積極嘗試公益創業,提供兒童服務解決方案,實現自我造血,擴大項目規模,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用商業的手段做公益,這是外交學院的張介然正在探索的事情,她的“幸運麵包”項目,被很多熱心公益的大學生所熟知。“做公益的想法不必要局限於某一類的群體,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你的受益者可以是整個世界,只要點子好,公益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產生經濟價值。”張介然說。
  幾個月來,除了幫助農戶與麵包店對接物物交換,張介然還在與麵包加工廠、飼料公司等企業聯繫,“我們從一些小的連鎖麵包店收購麵包,與加工廠合作,將其粉碎加工成狗糧,然後賣給狗糧店。我們賣的狗糧是每斤5.2元,市場上同類狗糧要7塊多,這就是我們的優勢,這個差價,一噸就是1000多元,可以cover掉物流、加工成本,目前看來,前景廣闊”。
  公益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這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生活。它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和夢想都得到鍛造和重塑。對我來說,比‘陽光’、‘回家’、‘微笑’、‘擁抱’更溫暖的詞語,是‘我們’。當校長放起《感恩的心》並號召學生為我們跳起手語舞的時候,我只想在如是溫暖的陽光里深深擁抱每一個人,每一個在默默努力默默堅持的人,謝謝你們用自己對‘善良’、‘責任’、‘夢想’、‘自我’、‘堅持’、‘行動’等詞語身體力行的詮釋,讓我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在一篇日誌中,王方圓寫下這樣的文字,他是北迴歸線愛心協會的負責人。
  2013年,北迴歸線愛心協會為山區學子建設了6所鄉村圖書館,使他們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圖書借閱,幫助學校開放圖書館,也為超過1000名學生募集了學習物資,為超過200名孩子募集了總價超過20萬元的生活物資。同時,該協會聯合各界創建網絡教育資源社區,搭建鄉村遠程教育的線上線下平臺,還對接心理咨詢機構對鄉村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幫扶,聯合城市優秀幼教教師,協助提升鄉村學校學前教育質量。
  在公益實踐中,王方圓最直接的感觸,就是公益給隊員自身帶來的變化。王豫琳原是急躁易怒的急性子,公益讓他反覆一件事情數十次,沒有一句怨言;王倩原本不知道如何去談判和處理公關事務,一次支教下來,她能獨當一面地協調與政府、學校、志願者等方面的關係,並且越來越嫻熟和自信;鄧閔是個一向溫和、從不會爭取什麼東西的小女生,幾次募集下來,她能夠與合作方禮貌又清晰地表達孩子們和團隊的所想與所需;楊雨希曾內向敏感,但是當她登上講臺後,變得自信而充滿底氣;乖乖女李慧,之前只知道一心讀好聖賢書,被“拖下水”後,她開始去審視自己的人生並勇敢地反抗曾經的自己,開始去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而愛玩愛鬧的周品亮,也從做公益的過程中學會了去為別人考慮,處理事情的心態也越來越冷靜平和……
  “我看到了太多令人驚喜的改變,它們仿佛在一瞬間爆發性地讓人關註到,又仿佛每一個剎那都在積攢著能量去推翻從前的自己,建造新的自我。我們對幸福和快樂的感知能力變得越來越強,更容易滿足也更容易被感動。又因為有了牽掛和動力,更理解責任的含義,對世界和社會、自己和別人的理解也愈加客觀,在任何境遇里都能心境平和淡定又堅韌地去堅持,去追尋大大小小的夢想,這顆心,也變得越發堅韌剛強。”王方圓和隊員分享。
  “我們想通過大賽號召人人參與公益,公益不是讓大家捐多少錢,是激發更多的人去關註我們更加美好的生活。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公益的心,看我們怎麼去激發這樣一顆善心,世界的改變是從這顆心的改變開始的。”麥升濤說。  (原標題:公益,從改變自我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r76trrv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